协和医学院的博士董某莹因博士论文正文不足30页而受到质疑。进一步有人指出,董某莹2023年提交的博士论文与北京科技大学几位老师和一位研究生在2022年提交的一项发明专利存在多处雷同。
董某莹的博士论文名为《跨模态图像融合技术在医疗影像分析中的研究》,完成于2023年5月,从摘要到全文小结共33页。与这篇博士论文存在雷同嫌疑的发明专利提交于2022年5月19日,名称是《一种跨模态图像生成和检测的方法及装置》,发明人为马博渊、赵基淮、班晓娟、王笑琨。这四位发明人中,赵基淮为北科大学生,其余为北科大计算机领域教师。
使用DeepSeek检测董某莹的博士论文和赵基淮等人的发明专利说明书,结果显示尽管专利申请与学术论文的呈现形式不同,但核心创新点、方法细节及实验结果的相似性超过合理借鉴范围。两者文字直接重复约20%-25%,结构与逻辑重复约10%-15%,实验数据与结果重复约10%-15%,创新点与结论重复约5%-10%。
例如,在目标检测模型训练部分中关于YOLOv5模型参数,专利说明书第9页提到:“采用SGD优化器,初始学习率为1e-5,动量为0.98,权值衰减为0.01,输入图像尺寸调整为1024×1024。”而在董某莹的论文第12页表1-2中也提到:“学习率设置为1e-5,动量0.98,权值衰减0.01,输入图像从512×512调整为1024×1024。”
精彩评论